艺友之家 艺术先锋

知白守黑:小鸟天堂-姜宏光先生个人作品展

2021年三月的墨尔本,伴随醉美的秋天,姜宏光先生个人作品展《知白守黑:小鸟天堂》在2021年的3月6号晚上开幕!

          开幕当晚,不仅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皇家理工大学,斯威本大学都有艺术相关的教授出席。还有众多的艺术家光临。周小平先生,陈中先生,陈小强先生,伍子琦先生,林煜峰先生,Mimi Zheng  (艺术家)Georgia Simitzis  (艺术家),Jiaxin Nong (艺术家)Tony Cran(艺术家)等等。

:小鸟天堂》是由20件作品组成的展览。姜宏光以他从东方走向西方的旅途作为创作理念,截取、借用大量各地原生动物为蓝本,碎片化地拼接出兼具视觉冲击,热闹、幽默、极富张力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

        艺术家用动物的形像描画出“人的表情”,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动物拟人化的情绪——激昂,愤怒,哀伤,笃定,迷茫….这些人类拥有的面部情绪转移到画中动物的脸上时,无需附加更多的解释我们都能直接领会直达内心。它们就像以 “主角”自居,生活在20世纪人文领域里极度吵闹喧嚣悸动不安的——人类。

         作品表面提供了诸多的信息,首先,它没有来自 “高者”所提供的关于什么才是“艺术”的训斥。它也几乎没有明确的答案。它可能仅仅是发自艺术家自我内心的独白,是对物种生命的哀歌。其次,作品也看不出有“冠冕堂皇”的美言——但“喧闹的声音”却无处不在;在每一幅画面的场景里,每个动物都像是世界的“主角”——都有它的喧嚣者和聆听者。它们就像我们“人”一样,在言说着“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内容”,在不同的“画幅”位置中切换着角色,在不同的价值体系里转换着自己的立场.(Chaos)

 化而为鹏-姜宏光画展随想

        这次画展主题是鸟类天堂,表达了画家对画面自由不羁的追求。对此,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篇中就有:“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此类的文辞,庄生借此来表达他对自由的狂想。庄生之所以羡慕鲲,就是感觉它可以化而为鹏,自由自在的遨游四海,无拘无束地让天入地,时而为鱼,时而化为鹏。姜宏光这些画的切入点和初衷,大概就是基于他想用鸟类的自由来表达精神自由。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走近画面,细品墨色,能看到笔墨色彩仿佛在随着画面起舞,由此可以相见他在作画时的状态,这不仅仅在画面上实现了笔墨和彩色的自由,更主要的是他已经实现了精神境界的自由。笔法随意挥洒,墨色破、泼间用,笔酣墨畅,浓墨重彩间的意象鹈鹕,象征着画家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知白守黑而五色俱。而“化”字,才是画家此处紧紧扣住的文脉关键。其一、化中国传统的笔墨色彩为自己的特色,其二、化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为人类共通的视觉表现体验,其三、化中国绘画语言为全球化的视觉语言。其绘画语言淡化了国画骨法用笔、随类赋彩的传统,但保留了水墨和国画色彩,变化为单纯的参杂传统意象的彩墨,成为全球共通的艺术语言,就像鲲化而为水击三千里的鹏,这样的变化才能以适南冥。品味姜宏光这些画,感觉这其实就是他的心灵借助了笔墨和色彩,在纸上自由地飞翔。构图无拘无束、笔墨挥洒自如色彩狂放不羁,画面的线条和色彩充满了视觉的冲击力以及张扬的力度和墨色调和的美感。正所谓:天地万物俯仰之间趣舍万殊,取诸怀抱,色彩笔墨放浪形骸,浓淡修短随化,因寄所托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一个中国画家往往会囿于从50年代起的花鸟、山水、人物的分科,也会在传统和创新之间徘徊不定,有人趋向于与古为徒,有人推陈出新,限定在这三科、背负着传统,在螺丝壳里做道场,这是当代中国画家在作画时实现自我突破的瓶颈,一旦打破了这个玻璃瓶,画家的技法和题材就开始初步自由了。但是,如何在全球化大潮中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既有国际性又保持了民族性,这一点相当的困难。有些造型功底稍微扎实的画家出国后继续写实,成为画匠;有些造型功底差的就搞纯粹抽象,拾人牙慧拉大旗扯虎皮捞偏门;不过二者还皆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可以在国外站住脚跟。丧失了自我去做几百甚至几十年前写实和抽象派的孝子贤孙,还不自知,何其悲哀。其实国外的写实画家数以万计,搞抽象的更是多如牛毛,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这不是真正的融入,而是湮没:泯然众人矣。而怎样将民族性和世界性调和起来,这才是华人画家作为一个华人画家立足于世界的一道难题。只有突破这个关口,才能够做到实现自我、且受人尊重。我认为姜宏光的这些实践,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吸取了平面构成的元素把中国传统的笔墨色彩表现融入到画面中,既强调了线条墨块的张力,又兼顾色彩的自由发挥,将随类赋彩的枷锁打破,写实性抛诸脑后,主观地挥洒色彩,自由自在地发挥笔墨,真正做到了色墨化为己用,天真烂漫。

        天真、自由才是精神的天堂,就像儿童一样去专注绘画本身,心无旁骛又随心所欲。囿于笔墨和技法的是画匠,不是画家更不是艺术家。画家是用画笔和墨色在纸上进行思考的,这就是古人所谓:“笔笔生发、游刃有余,官知止而神遇行……”。如果一个画家不用画笔和墨色在画面上思考,说的比画的多,还滔滔不绝,那就基本上误入歧途了。思考本来是上帝的事情,也是哲学家的专长,从来就不是画家的长项。如果有一个画家开始胡说自己有思想,这不是源于自卑就是源于无知,简直就是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交流,那真的是不务正业的开始。例如,后世的诗人们之所以觉得宋诗不如唐诗远甚,就是因为有那么一帮道貌岸然的理学信徒,企图在言志抒情的诗歌里说理布道、扼杀灵性,把本意是用来表达心声、如画的诗歌弄得乌烟瘴气、毫无画面感可言(这个结论参考自钱钟书编著《宋诗选》,前言)。“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画家应该是熟能生巧、心手双畅,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毫无障碍地通过画笔、墨色完全表达出来,呈现给观众,这就够了。至于怎样解读画面,那是观众和评论家、史学家的事,一旦画家画出来的画面具备了让别人去解读和思考的力量和深度,那么,这个画家就彻底自由了。

       目前全球皆困顿于疫情,就更需要我们思接千载、神游九万里,身虽困于斗室而心灵翱翔于天际。通会了这点,画家的心灵就会通过笔墨色彩在画面上横绝千里,作逍遥游:不与朝菌言晦朔,不与蟪蛄论春秋,不与蜩鸠讲南冥。

        北冥有鱼化而为鸟,绝云气,负青天,适千里者蜩鸠又何知?在此,谨借庄生的几句话,来作为我对姜宏光画展的感慨和总结。

林煜峰 2021春于墨尔本

艺术家姜宏光简历及作品:

姜宏光,1966年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旅纽澳画家 。自幼临写范宽、黄公望、徐渭、陈淳、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名家作品,深得诸家画风之精髓。曾就读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黄胄、王同仁、郭怡棕、张立辰等著名老师。2002年移民新西兰,开始研究西方艺术,随后就读于奥克兰大学艺术系。专注研究塞尚、毕加索、达比埃斯、勃洛克、蒙德里安、席勒、莫迪利亚尼、高更艺术风格。现任新西兰美术家协会主席、新西兰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席、澳大利亚当代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李铁夫美术馆名誉馆长、山东画院对外艺术顾问、山东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等职务。其作品被多所大学,美术馆和人民大会堂收藏,并由新西兰邮政总局和澳大利亚邮局,以其作品为原型发行动物和人物邮票系列。作品多年来一直在保利、嘉德、荣宝和翰海等多家拍卖公司拍卖。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在绘画上也产生完全不同的理念与表现形式。西方绘画重造型、明暗、光影与色彩,而传统的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诗情画意、笔墨趣味。尤其是传统的中国文人画,更是强调熔“诗、书、画、印”于一炉。上世纪中叶,一批有志于改革的中国艺术精英游学西洋与东洋,开始思考中西文化的交融贯通。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蒋兆和、李可染等一批先行者身体力行,把西洋绘画的素描、造型、色彩、光影与传统的中国画的笔墨技巧相互融合,给千百年的中国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了新的局面。